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法制调查 > 内容

直播“代打电话”火爆 “想打就打”有风险

浏览:次 / 来源:法治日报-法治网 / 发布日期:2023-02-19
■ 规范网络直播 我们在行动

手机号、姓名、职业、地址等属于个人信息,网友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的前述信息私信或告知主播,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,而且涉嫌侵犯隐私权

《法治周末》记者 王京仔

“可以免费给你打,再不打的话,我就下(播)了。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,明天想打的话就要付费了。”一直播间内,女主播在打电话的间隙和观众聊着天,还不忘招揽“生意”,而她口中的“明天”正是2月14日——情人节,也是“代打电话”的高峰期。

近日,“代打电话”服务在直播间兴起。网友只要打赏相应的礼物或私下转账,主播就可以根据其私信提供的电话号码、姓名等,代打表白、祝福、测试、整蛊甚至骂人等电话。

尽管不少主播承诺保护隐私,甚至进行“1V1”服务,但不乏主播直接将电话内容进行直播,更有甚者为了流量截取部分电话内容进行作品发布。那么,直播“代打电话”究竟存在哪些法律风险?

有主播“代打电话”日入千元

“直播打电话的直播间也太好做了,这个玩法在被创造出来后,就一直非常火爆。这种直播方式,就是抓住了大家爱看热闹的心理,一场直播下来收益很可观,几百上千都有可能。”在一个教人如何开“代打电话”直播的视频中,教学者坦言,只要会说普通话,打开滤镜,掌握固定话术,或者再让朋友配合演几个剧本引流,轻轻松松就能赚钱。

事实上,“代打电话”服务并非新鲜事物,在网购等平台早已有之,收费一般5元至10元。而转战直播平台后,因为直播电话内容迎合了网友的猎奇心理,“代打电话”直播间备受欢迎,收益也更为可观。

“神经病吧。第一,他是谁我不认识也不知道,但我觉得这个人肯定有毛病……”2月12日,随着电话那头的声音传来,一位男主播忍不住笑了起来,直播间的网友也发出“天呐”“哈哈哈哈哈”等评论。而只需要关注主播并送出一个一定金额的礼物,他就会替你拨打“想打又不敢打”的电话。

2月12日至14日期间,《法治周末》记者在早上6-8时、中午11-12时、晚上10-12时等不同时间段浏览了多个直播平台,发现不同时间都有主播在线进行“代打电话”直播,即使是人数最少的早上时间段,也有十几位主播在打电话。网友只需刷“墨镜”“比心”“爱的纸鹤”等礼物,就可以排队打电话,这些礼物价值9.9元至29.9元;若想插队,则要送出更贵的礼物,价值在52元至99.9元不等。

记者观看直播发现,即使是在线观看人数只有个位数的“代打电话”直播间,主播们也能接到单,一位晚上7时至11时进行直播的主播直言找她打电话的人“还挺多”。

2月12日晚上,在一个实时在线观看人数不到40人的直播间内,短短半个小时,该主播就接了7单生意,而她拨打一通表白、祝福等普通电话收费19.9元,拨打测试男女友电话收费29.9元,插队打电话则收费88.8元。

“今天打电话的人算是少的了。”根据上述主播自述,其代打电话已经有两个多月,都有了“回头客”,每天都打很多电话,直播和不开播时都会打电话,多的时候一天要打一两百个电话。按照这样估算,她一天的收益就能轻松上千元。

泄露手机号、姓名涉嫌侵犯隐私权

“现在可以打的,把电话、(对方)姓名和想说的话私信给我。”按照委托人意愿,可以选择匿名拨打电话,甚至无需将自己的姓名告知主播,只需告知网名即可;但若要成功“代打电话”,委托人则至少需要将被打电话者的姓名、电话号码告知主播;如果要拨打测试、整蛊等电话的话,还需要将对方的工作、地址甚至小名、嗜好等信息告知主播。

对此,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潘莉表示,根据我国民法典等相关规定,手机号、姓名、职业、地址等属于个人信息,网友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的前述信息私信或告知主播,不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,而且涉嫌侵犯隐私权。

而在观看直播“代打电话”的过程中,记者发现,有些主播会有意无意将被打电话者的个人信息透露出来,有姓名、职业甚至住址等。潘莉进一步解释,主播直播时未经他人同意透露姓名等信息,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,如果还涉及到泄露诸如财产状况、生理信息、情感生活等私密信息,还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。

其实,不少主播对于上述“擦边”行为,是心里有数的。有“代打电话”主播就因“透露个人隐私信息或可能骚扰他人正常生活”的违规原因,被封禁私信或直播;有的主播则会选择在打电话时闭麦,让委托人单独连线收听电话直播内容;还有主播因怕“太过于暴露信息,被抬走”,会选择在直播时接单,下播后打电话并将电话录音单独发给委托人。

某直播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平台禁止发布、传播、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。针对主播在直播间公开展示他人电话号码或直播与他人的通话过程、展示通话记录以及在直播间对他人进行言语辱骂、人身攻击等不当行为,平台将予以警告、中断直播、回收直播权限等处罚。

由于平台限制,现在不少“代打电话”主播会选择绕开直播平台,直接在个人主页或短视频作品中展示自己微信号,在直播时让网友添加其“绿泡泡”(微信),私下直接进行转账交易。

对于这种私下交易,潘莉提醒网友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谨防网络诈骗。同时,她建议,直播平台应当加强信息内容监管领域的合规管理,健全管理制度、强化用户行为规范、设置便捷的投诉渠道等,引导、规范主播的行为,避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发生;对出现违规行为的主播,要强化警示和约束,对多次违规、性质严重的主播,应当封禁账号。

若主播涉嫌侵权 委托人也需担责

“我们听不到吗?那就不好玩了。”当得知主播在打电话时会暂时闭麦,进行与委托人的“1V1”连线,记者看到直播间的观众发出了“吐槽”。

受到流量驱使,有些主播即使冒着被直播平台处罚的风险,也会“铤而走险”在直播间直播通话内容。而这其中,只有极少数主播会明确告知被打电话者是在直播,其他多是以留言电台、情感电台、打错电话等借口告知对方。遇到可能引流的电话内容,有些主播和直播间观众甚至会将电话内容屏录并截取发布。

“是直播的吗?”“我不是直播,是电台的,你有没有什么想和他说的?”2月12日,在一场直播中,当被打电话者反复询问是否是直播时,女主播均矢口否认,而二者的对话已实时传到每一个直播间观众的耳中。

潘莉指出,接电话的人并不知晓电话内容正在被直播,对其而言,电话内容系属隐私。主播未经被打电话人同意进行直播、录屏甚至发布成作品传播的行为,侵犯被打电话人的隐私权。

除了隐私权侵害风险,直播“代打电话”还有哪些法律风险呢?

记者调查发现,主播们在收下礼物或转账后,也会出现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的情况,而他们都会承诺:“打不通会换个时间继续打,直到打通为止。”上述日入上千元的主播,在接近凌晨的直播时就透露,“今天还早,我一般会打(电话)到半夜两三点”。

“主播们的这种行为不仅涉嫌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,侵犯了被打电话人的生活安宁权,还可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,将面临罚款或者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。”潘莉对此提醒。

此外,除了常见的告白、祝福等电话外,记者发现,还有不少主播承接测试男女朋友、打给已结婚的前任甚至帮忙骂人等电话服务。在某直播平台,一位拥有近190万粉丝的主播,其直播间的主要“看点”之一就是“代骂”,每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最少都近25万。

在潘莉看来,测试男女朋友、打给已结婚的前任甚至帮忙骂人等行为,根据情节不同,后果也不相同,主播可能构成侵犯他人名誉权,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;如果行为干扰到他人正常生活的,还可能面临罚款或者拘留等行政处罚;如果主播前述行为十分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,则涉嫌构成刑法中规定的侮辱罪、诽谤罪、寻衅滋事罪,将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
“对网友而言,如果网友委托主播所实施的行为涉嫌侵权或者违法犯罪,网友同样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”潘莉提醒,“代打电话”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构成侵权,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,网友应牢守法律底线。

 

上一篇:监督哨丨伪造证明套低保
下一篇:上海首例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宣判